每个人对于童年都会有一份专属回忆,人对于一件事情的最初反应,可以伴随其终生。在盛天泓看来,这些童年的回忆正是他作品的“导火索”之一,比如《NO,NO,NO!(哪吒之死)》和《白虎White Tiger》这两幅作品,就源自于他对于童年回忆的再次阐释。也许有人认为小时候的东西不足为重,那些天真烂漫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行渐远,在“大人”眼中甚至还有些滑稽。盛天泓却觉得童年回忆是很重要的源泉,是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就算活到了四十多岁,也是不可替代的灵感。
艺术简历
1973年
出生于浙江
1993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1997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3年
毕业于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个展
2016年
我爱现代派,Aye画廊,北京,中国
2013年
数字时代的爱情,Aye 画廊,北京,中国
2011年
美梦和噩梦之二,舒博画廊,杜塞尔多夫,德国
2010年
好色,Aye画廊,北京,中国
2004年
美梦和噩梦之一,舒博画廊,杜塞尔多夫,德国
2000年
盛天泓绘画,卡斯特旧议会楼,德国
荒废的青春|布面混合材料|60x50cm|2015
BM=BIZMODE
S=盛天泓
BM:最近有什么新的创作吗?
S:最近有一幅作品正在画,但是名字暂时还没有定,我想过用“苦难”或是“灾难”这种名字,但还没最终决定。这幅画主要感触于这两年世界上发生的恐怖事件和环境污染,来表达一种“灾难性”时代的感觉。画作的中间有一只万圣节的小鬼,整个画作从造型和结构上,都源自于我想要表达的一种氛围,然后运用色彩的手法去阐述它,从而达到一种“毁灭”的感觉。
BM:在创作的过程中,你更倾向于理性还是感性?
S:其实我一直在思考感性和理性的关系,但是最终发现,两者应该是同步进行的。比如外界发生的事情,本身是一种理性客观的因素,但却给我造成了一种感性的认知。有的时候这种来源于理性的感性,是负面的、不良的、忧伤的,甚至是恐惧和愤怒的,有的时候又是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所以我觉得理性和感性应该是相互制约,也相互平衡的。在画画的时候,不管这个画家有多么感性,他一定是有理性的东西在里面的,比如说色彩要怎么用,构图应该怎么处理,这些是感性所不能做到的。所以在创作的时候,理性和感性是穿插着出现的,只在乎哪一头也儿都不行,没有理性画作就会凌乱,而缺少感性作品就失去了灵魂。
BM:你的灵感主要来源于哪里?
S:一方面是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方面是童年的记忆,还有就是一些对于特定事件的感悟。艺术家更像是传统的媒介,承担着一定的记录功能。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在经历的过程中,对于我的创作都会有些影响。包括整个世界的趋势,跟艺术都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举个例子,“9·11”事件对于整个世界的氛围都是有所影响的,让人觉得没有安全感。包括之后发生的巴黎动乱,好像距离我们很远,但其实并不远,或许当时你正好前往欧洲,就会与这样的动乱擦身而过。而这些事件对于艺术家的创作,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影响。我觉得艺术家并不是孤零零地在创作,而是在世界环境的影响之下,包括政治和经济,对艺术界造成的改变也是无法忽略的。
BM:社会因素对你的创作影响很大吗?
S:说到社会因素,这几年有一件事让我感触特别大,就是我当时在德国画廊的一位同事,也是一个艺术家,得了一种奇怪的病离世了。但是在离世之前,虽然他不能说话,手也不能动,但是他还在医院里利用一个智能头盔去处理一些图像。当我们在说一些技术属于未来的时候,其实它们已经到来了,只不过大部分人还没有接触到而已。这种技术带给人们的改变,对于我来说,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BM:在德国求学的经历,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吗?
S:我是1997年从中央美院毕业的,1998年到的德国,正好是数字化时代开始初期,德国那时候的经济非常好,后来德国马克大幅度缩水,本来一杯咖啡1.5马克,后来变成了1.5欧元,通货膨胀非常厉害。而我到达德国的时候,恰巧是那里比较好的时期,也亲身见证了欧洲的发展。其实我觉得历史的扭转是非常有意思的,能够彻底改变整个地域的未来走向,而当初的转折点很有可能并不大,在未来,同样有可能再次因为一个微妙的点,再把它扭转回来。就像是当初的欧元,和现在的英国脱欧,有时候这种点会非常有意思。
BM:《梵高在路上》这幅作品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
S:《梵高在路上》这幅作品,主要是画梵高一个人苦哈哈地去田野里写生的场景,他那个状态就像一个农民,这是这幅画的第一层含义。梵高的创作是表现主义,影响着后来的绘画发展。我根据一张彩色照片创作了这幅作品,原作的色彩非常斑斓,但是我把它放进了黑白之中,所以这幅作品就有了第二层的含义,加强了一种苦闷的感觉,让大家看到后,能够感觉到那种很艰苦的环境,没有人理解他,一个性格怪诞又孤僻的画家,他对于艺术的独特追求。但是,这幅画的气氛太过沉重,所以我又在旁边加上了一个机器娃娃,这就是第三层含义,这个娃娃看似傻乎乎的,然而我却觉得它跟梵高有那么一点像,在不同的时代,两个一根筋的人,在画作上站到了一起。
BM:《青年时期的克劳斯·金斯基》也是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作品,可以介绍一下吗?
S:这幅作品创作于2013年,克劳斯·金斯基是一个特别有戏剧性的演员,表演风格是夸张的表现主义。但是我看到他这张照片的时候,就想起了年轻的张国荣叼着一根香烟的画面,同样是不羁地叼着烟,感觉就跟以前的回忆联系到了一起,这个放荡不羁的神情,原来不只属于张国荣。在创作手法方面,关于克劳斯·金斯基的这几幅作品,在画法上面呈现的是一种具象的三维的语言和一种平面的语言之间的关系,要做一些绘画语言上的尝试。
BM: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
S:可能我在德国求学的时候受到了一些影响,因为他们喜欢奋斗的精神,比如面对画布的时候,要扑上去利用画笔来宣泄情感,这跟他们的民族性格有关,用粗暴的方式去表达他们激烈的内心。所以很多人在看到我的作品的时候,很快就会把我定义成表现主义,因为画风比较粗暴。但其实画作里面的内容并没有那么简单,是很复杂的,很多东西都贯穿其中, 可能乍一看是表现主义,但如果看得更细致一些,还有很多内涵在里面,这个是很重要的,不是简单的“表现主义”就可以一笔带过的。很多人会因为一些固定的标签,来快速做出判断,依据的都是最表层的东西。
NO,NO,NO! (哪吒之死)丨布面油画丨50×60cm丨2012
中国宋代的金刚丨 布面油画丨50×70cm丨2012
白虎|布面混合材料|183.5x141cm|2016
黑色人群以上的两只红蜻蜓|布面油画|40x30cm|2013
梵高在路上|板上混合材料|30x24cm|2015
浮士德丨布面混合材料丨189.5×121cm丨2015
青年时期的克劳斯·金斯基|布面油画|60x50cm|2013
编辑 / 罗玮琪
助理 / 李思嘉
鸣谢 / 流动的画廊 Traveling Gallery
更多精彩请订阅
《商界时尚》四月号
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下单
Mr.B本周星座运势【04.17-04.23】
没时间解释了,赶快来看看《速度与激情8》又报废了哪些车吧!
众星齐聚香港金像奖,这波红毯造型有点“黑”!
添加新评论